补鞋匠


序 ~ 缘起


有没有遇过一种这样的状况?
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下,鞋子突然间坏了,可是附近并没有鞋店或补鞋匠?大约一个月以前,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鞋子在大马路旁坏了。那里附近并没有任何鞋店或补鞋匠,我也无法马上回宿舍换另一双鞋子,所以只好硬着头皮,一步一脚印,慢慢地拖着鞋子,直到把事情完成。


记得完成了事情后,我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马上去买一双新鞋子。正当我兴高采烈的穿着新鞋子,准备把那双陪伴了我一个多月的坏鞋子,扔入垃圾桶时,脑海里闪过一个这样的画面:

一个月多前,我买了一双鞋子,摆在宿舍的房间门口,第二天,鞋子不翼而飞。也许是因为不甘心,过了几天,我回到同样的店,想再买一双一模一样的鞋子。可是店里告知说:“这款鞋子,每个size只有一双。”可能是当时太喜欢这双鞋子了,我就请店里的小姐帮忙从别的地方调货。等了大约1个星期,店里来电话说:“有你的size,可是不是黑色”,不懂是抱着怎样的一种信念,当时就认为“非得有这双鞋子不可”。所以,我买了小一号的。由于不符合我脚的尺寸,刚开始时鞋子把脚皮磨到很痛,尽管如此,我还是不亦乐乎。

回想起来,当初为了这双鞋子“无所不用其极”,这么一扔就进了垃圾桶,似乎有点过于残忍,于是就决定把它送去“维修”。可是新兴的修鞋行,价格似乎不友善。所以,就开始寻找记忆中,在路边摆摊补鞋的传统补鞋匠。

兜兜转转了几回,在四马路发现了“补鞋老爷爷”的痕迹,当下就决定找他修补我的鞋子,同时也成为我363个人作业的关注对象,藉机和他成为好朋友。

13.3.2009 (星期五)~ 探索


大清早,大伙儿(晓义、巧慧、于桑、健源)约在Bugis Mrt Station见面,一同朝四马路的方向前进,希望可以充分的感受四马路最真实的一面。期间,我们走了整条街,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建筑、行业、人物等,经过小组讨论,决定以自己最认同、关注的行业作为出发点。

期间,在一堆摊子中,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牌子,写着:“50回头望望、60告老还乡、70搓搓麻将、80晒晒太阳、90躺在床上、100挂在墙上”。我想,这应该是一位很风趣、豁达的老爷爷。在和组员们讨论了之后,我决定先和老爷爷谈谈,问问补鞋的价格等之类的问题,看看老爷爷会不会健谈。第一印象,还不错。所以,大伙儿大致上初步拟定了自己所要关注的对象,决定回去做好万全的准备再出发。中午时分解散。

21.3.2009 (星期六)~ 相识


这是第二次和老爷爷见面,拎着坏了的鞋子来找他。在等着鞋子被修好的当儿,我尝试和他聊天,可是却不深入。老爷爷似乎很有警觉心,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最后,原本寿终正寢的鞋子,藉由老爷爷的手,又重新活了起来。

可是,我却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22.3.2009 (星期日)~ 相告


老爷爷和我彼此不认识,对他而言,我只是一个顾客,当然会对我有所戒心。所以一开始出发,似乎有点不顺利。左思右虑了一整夜,决定还是对老爷爷诚实地说出访谈的目的和要求。中午,吃了午餐,又回到四马路找他,老爷爷考虑了一阵子,就答应了。就这样,我们约了一个时间。

27.3.2009 (星期五~ 相知

老爷爷的背景

同样是大清早从NTU出发,和组员们见面了之后,往四马路的方向迈进。今天也是农历的初一,四马路非常热闹。到四马路之后,大伙儿分头行事,我则跑到老爷爷的摊子前,听老爷爷讲故事、讲人生的道理。

老爷爷今年68岁,是道道地地在新加坡出生的华人,祖籍是中国福建。他没有受过任何教育,一口流利的华语是靠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一句一句学来的。尽管如此,老爷爷还是可以和英文群体的外国游客做生意,“讲一两句”、“用手比一下”。

老爷爷的父亲是做复制钥匙的工作。所以,小时候的他每次都会跟到父亲的摊位旁,看隔壁的补鞋匠补鞋。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老爷爷也学会了如何补鞋。尽管如此,他正式开始接触这份工作却只有六年,在这之前,他是一名建筑工人。

老爷爷告诉我说以前做补鞋业的都是客家人和广东人。现代已经很少可以见到传统的补鞋匠了,甚至在整个牛车水地区也只有7、8家,补鞋匠的顾客大部分都是熟客,把坏鞋子交给他们之后,两个小时再来取回。

工作的理由

问道为什么退休后不要在家里享儿孙福,而决定出来工作,老爷爷的回答很妙:“假如你呆在家里,你要想什么东西?”、“每天想,每天想,想什么东西?想到你疯。”老爷爷告诉我,儿子有钱是儿子的,他可以自己工作赚钱。对他而言, “跟朋友聊天,来这里,更好。”、“自由一点、自由自在……”

每天清晨8点,老爷爷就会准时出现在四马路的摊子前,风雨无阻,直到傍晚5点30分左右才骑电单车回去。而农历初一、十五、周末和华人的节庆,是他最忙碌的时刻。

选择四马路的原因

至于选择在四马路替人家补鞋的原因,老爷爷表示是因为在这里没有生意的竞争,整条街上只有老爷爷在替人家补鞋。而且,“.…..人潮这么多,假如人家的鞋突然间坏,怎么办?是不是?……”


我想,老爷爷之所以选择四马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朋友。在我和爷爷聊天的那一个小时,老爷爷的朋友们就一直坐在摊子旁,偶尔插上一两句话、偶尔帮他招呼客人。老爷爷说:“老人家,没有事情做嘛,没有事情做,就来这里,坐坐一下,聊聊天。”、“呆在这里,是好的啦”。

而且,附近摊位(解签和算命)的人都是老爷爷的朋友。大家互相照顾、帮忙,例如在访谈期间,隔壁的算命先生,就买了一袋咖啡和糕点招呼我们。有生意时就认真工作;没有生意时就互相聊天,这应该就是老爷爷迟迟不退休的原因吧。

小人物大道理

老爷爷告诉我说在四马路的路边摆摊子是需要执照的,所以他们的摊位也是固定的。尽管如此,被问及若有一天无法再在四马路摆摊子,老爷爷表示:“如果政府要赶也没有办法……没有想过下面的人……”,在国家建构中,总是有人会被忽略。老爷爷的一番话,引起了我的深思,“你要你的国家干净、漂亮,别的国家比你更干净、更漂亮。你说是不是?”

老爷爷的人生观很豁达,他说:“人生很短,什么地方都要去看看……哪一天,祂叫你走咯,你就要走了。”期间,他更鼓励我要回去我的祖籍地走一回,“祖宗在中国”。问及到身份的认同,老爷爷对于新加坡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对于中国,他也有情感认同:“那是我们的祖宗……我的父亲,以前也在那里,要回去看看,脚可以站在那里就可以了,就很开心。”

感悟

访谈的最后,老爷爷说了几句耐人寻味的话,让我的眼眶忍不住红了起来,总觉得心里酸酸的。老爷爷说:
“做补鞋的,都是没有读书的。”
“没有读书的人……很低的工作,这个工作,是乞丐的工作。”
“你的想法不一样,有的人想法,这个是乞丐的工作,很低的……”
“补鞋的,是给人家方便。”
“很苦的工作,因为不够人家厉害。”

我在想,是谁给他们一个这种既定印象?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吗?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又是怎么关注他们的呢?针对这点,我做了一点小小的观察,发现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这些与所谓的精英或知识分子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不在于你的身份、职业、地位、受教育程度,而是在于你的“心”,心怎么看待他们。

现在的都市人喜欢追赶流行、喜新厌旧,鞋子坏了就丢,甚至还没有坏,就淘汰了。人们找补鞋匠为鞋子缝缝补补的年代已经慢慢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那么,补鞋匠会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而被淘汰吗?我想,答案其实已经揭晓,近两年来,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在各大百货公司看到补鞋行的踪影。他们正在以一种新的形式存在,不过,是聘请了外籍劳工代劳,少了老爷爷一针一线密密缝的那种亲切感。


终曲


这份报告,完成的比我想象中的还困难。因为,首先我要访问的对象是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在四马路补鞋的老爷爷。我要学习如何和老爷爷成为好朋友、如何降低他对我的紧戒心。同时,必须拟定作业的方向与访问的题目。

在几回努力的探访、关心老爷爷之后,取得了他的同意,开始进行访问的工作。尽管如此,必须在零零散散的访谈内容中,整理出一份东西,还是让我头疼了很久。因为涉及到个人的部分,我们的话题很容易擦开,偶尔,会谈谈老爷爷健康的问题;偶尔,老爷爷会教导我做人的道理;偶尔,聊聊老爷爷的家庭背景。

尽管如此,我想,除了在四马路上多了一位朋友,这份作业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我从老爷爷身上学到了很多在学校或者是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就是老爷爷的人生经验和豁达的人生观。

相比于现在的年轻人对眼前的经济危机总是充满恐惧、抱怨、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找不到好的工作;老爷爷不呆在家里享享清福,反而出来自力更生,他对于生活坚韧的体现,是让人感动和尊敬的。

最后,作业的顺利完成,除了要谢谢老爷爷,还要谢谢组员们(晓义、巧慧、健源)的帮忙,也祝福老爷爷生意兴隆、身体健康。